媒體報導來源:商周
巨大的兔子鑽進了連成巷,古厝後方,登月太空船津津十五號準備升空。鹽水古詩人筆下,那繁華千帆航行河道,映照商行點點燈火,物資豐饒集運的年代,似乎又穿越時空,來到了月光之城。
走進鹽水小鎮,時空彷彿凝結。一銀巷、王爺巷、中正路周邊街區仍保留舊時的木屋、合院與紅磚屋。過去鹽水月津港商船來往頻繁、街上客商穿梭,「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」,第四個就是月津,敘述清代月津港曾經的繁華。中山路上建於清道光二十七年間的八角樓,就是當年富商「葉連成」的辦公大樓,堪稱是當時的豪宅。
鹽水變身月光之城
靜靜流淌的鹽水母親月津河,因河道逐漸淤積,興建縱貫鐵路時,當地人因風水理由拒絕興建車站,讓鹽水逐漸沒落,繁華落盡。直到9年前,創辦「禹禹藝術工作室」的藝術家兄弟檔陳禹霖、陳禹廷,聽過父親講過早年鹽水也曾經燦爛、水仙花展與熱鬧燈會的過往,決定用藝術設計重現家鄉光彩。燈會提案經縣府採納並全力支持,布展團隊在元宵節沿著月津港河畔,設置美麗的藝術裝置,初試啼聲就令人驚艷;縣市合併後市府擴大舉辦,逐年邀請藝術團隊策劃,活動融合地方文化與自然地景,一舉讓月津港燈節的奇幻燈節打響名號。
台南市文化局延續近年月津港燈節所帶來的藝術能量與話題性,舉辦月之美術館2019秋季展「月光之城」活動,邀請5組藝術家鑽進鹽水小鎮的2條老街、4條巷弄進行藝術創作,讓鹽水小鎮瞬間成為「沒有圍牆的美術館」。其中必看亮點包括超大型超萌兔兔,可攀高望遠的登月津津十五號,還有聲光互動裝置,處處都是超人氣打卡景點。
營造友善藝術環境 催生小鎮特色品牌
當年發起籌辦月津港燈節的陳禹廷認為,秋季展「月光之城」除帶動鹽水老街區的藝術氛圍,更期望創造出一個適合青年移居的空間,讓年輕的藝術家可以在這裡找到夢想。「我們希望吸引更多剛畢業或有想法,有不同領域專長的藝文青年,能夠在這裡獲得實驗的舞台,並讓地方累積不同產業的藝術新創。」
市長黃偉哲說,今年啟動的秋季展,展場聚焦在街道巷弄,邀請居民共同參與藝術創作,詮釋古鎮歷史氛圍。未來透過月之美術館計畫,除了以不同季節的策展規劃外,也期望讓更多藝術家的精采作品保留下來,逐步形塑「整個鹽水就是一座美術館」的概念和實質。
關於鹽水未來的發展,除了年度盛事月津港燈節外,台南市政府有更長遠的計畫。在「月之美術館」的架構下,鹽水的街道、居民乃至於地方文化,都是美術館珍貴的藏品。透過季節性的展演活動,可以吸引大量遊客造訪鹽水,體驗小鎮之美,更重要的是,打造藝術家友善環境,培養在地文化導覽人才,並以藝術深入在地文化認同,任何有想法、有創意的藝文青年,都可以藝術移居鹽水、駐地創作,讓整座小鎮注入更多活水,創建出屬於鹽水小鎮的特色品牌。
六大藝術作品這樣看
想逛月之美術館秋季展,最佳參觀動線建議可從月津故事館《月之美術館常設展、登月計畫—津津十五號》開始看起,接著可參觀連成巷《連成兔行》、一銀巷《成長是一棵流光樹》、王爺巷《穿梭王爺廟巷的時光記憶》、中正路立面《光陰使者》以及魚鱗巷《KiraKira》。
其中《連成兔行》由年年不缺席的陳禹霖、陳禹廷設計,作品取材自古月津八景之一的「赤兔望月」讓超萌兔兔在老巷弄中穿梭跳躍,象徵古早繁華逛街的人潮。
《登月計畫—津津十五號》由梁賴昌、與Group B團隊共七人創作,登月指的是登陸月球與登陸「月津」,循階梯走上鋼鐵搭建的太空船,可從制高點望見整個鹽水老街區,感受老鎮的昔日風華。
魚鱗巷《KiraKira》由徐福治團隊打造,概念來自古時漁民上岸,經過小巷習慣把手上的鱗片抹在牆上,晚上月光照耀時,沾滿鱗片的小巷就會閃閃發光。《KiraKira》以聲光互動裝置,手掌碰觸裝置就會感應發出聲光效果,彷彿復刻古代漁民手抹魚鱗的時光。
東海大學張惠蘭師生的藝術團隊《穿梭王爺廟巷的時光記憶》,透過各種民眾參與計畫和工作坊凝聚共識,並以彩繪、鐵窗花、陶作、植栽、藝術裝置,打造可親與在地精神的藝術創作,闡述地方記憶與未來場域情境,引領大家一起《穿梭王爺巷的時光記憶》。
一銀巷的《成長是一棵流光樹》由藝術家辛綺團隊,以其擅長觀察場域脈絡特性和居民互動交流,持續創造屬於月津港的光蟲,藉由大型藝術裝置《成長是一棵流光樹》,營造螢光絢麗的光蟲世界,傾瀉在整條鹽水一銀巷,令人驚奇。
《光陰使者》則發想自民間信仰地基主,並融合各家戶的生命故事,讓守護家戶世代的守護靈以Q版造型再現老屋立面,彷彿一起照顧這個家。